张晓燕
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教授
地址:上海市金山区漕廊公路2901号科研楼308室
电话:021-37990333转7310
邮箱:zhangxiaoyan@fudan.edu.cn
实验室主页:http://www.hiv.fudan.edu.cn
个人简介
张晓燕教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得医学学士与硕士学位,在日本京都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于2000-2002年间,在美国纽约大学进行博士后训练。随后,通过人才计划回国,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任职。
2009年,张晓燕教授加入复旦大学,从事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研究。在技术领域之外,她也参与临床试验和肿瘤疗法等研究。作为PI,她已从国家自然基金委和传染病防控(National Grand Program on Key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等国家项目中获取超过25项基金支持,在Nature, Nature Micro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sci杂志中发表超过160篇文章。同时,张晓燕教授获得超过60项专利,其中32项被授权。张教授曾获得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巾帼建国标兵等荣誉。
工作经历
研究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2009.7-今)
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生物医学研究院(2021.11-今)
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07.10-2008.6)
副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8-2007.9)
博士后,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2000.1–2002.7)
助理教授,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1999.4–2000.1)
教育经历
医学学士与硕士,哈尔滨医科大学(1984.9-1993.7)
医学博士,日本京都大学(1995.4-1999.3)
MBA,北京大学(2004.7-2007.6)
所获人才项目
2010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2011年,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
所获奖项
2011年,黏膜潜在免疫损伤预测的新技术。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9年,上海市巾帼建国标兵
研究方向
感染免疫保护与致病机制研究:利用急性与慢性感染模型(流感、HIV、LCMV),观察机体的免疫保护机制、T细胞的发育、分化与损伤以及T细胞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
研发抗感染的免疫治疗、新型疫苗:通过上述的研究,揭示免疫保护机制,从而设计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新型疫苗研发以及相关抗体药物研发;
研发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技术:开展iNKT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同时,研发肿瘤微环境激活的CAR-T技术(Tumor Microenvironment Activating CAR-T, TMA-CAR-T)。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致病机制和临床干预:探索病原体粘膜入侵与建立感染的机制、解析以及宿主相应的免疫应答及其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研究;
免疫治疗干预技术的临床研究:2014年启动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通过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优化免疫干预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案。
Copyright 2016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免疫保护策略研究课题组
地址:医学院路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38号治道楼11层228信箱 邮编:200092
金山区漕廊路2901号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研楼3楼 邮编:201508
技术支持 : 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