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青/曹志伟团队研究表明:新冠状病毒与SARS存在交叉保护表位,有望推动冠状病毒中和保护性抗体研发

发布时间:2020-02-01 

       2020年1月30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徐建青教授团队与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曹志伟教授团队合作的关于预测计算2019武汉新冠状病毒抗原性文章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cross-protective epitope between 2019-nCoV and SARS virus于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发表。

      2019年12月至今,武汉新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传播广泛,辐射全国,中和保护性抗体的研发工作刻不容缓。现有研究揭示了武汉新冠状病毒的基因组信息,然而尚无研究说明该病毒的中和抗原表位。据已有研究,S蛋白是冠状病毒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受体结合、从而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关键表面蛋白。研究团队基于免疫原性计算工具CE-Blast,对武汉新冠状病毒与其他已知冠状病毒的S蛋白进行了空间构象模拟和免疫原性扫描。

       通过计算武汉新冠状病毒和其他已知冠状病毒亚型之间的免疫原性距离,发现该病毒S蛋白的免疫原性与SARS更为接近。进一步计算揭示,2019武汉新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的S抗原在受体接合区域(RBD)上存在潜在交叉反应表位,且其中一处与人ACE2受体结合位点毗连。因此,针对该表位研发抗体,可能阻断武汉新冠状病毒RBD与人ACE2受体的结合,有望起到保护作用。同时,研究提示针对该表位的SARS抗体,可能对武汉新冠状病毒具有临床治疗价值。

图1: 2019-nCoV S蛋白免疫原性分析:与SARS存交叉保护表位,具中和保护潜能

 

       文章链接如下: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3852720300138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心徐建青教授与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曹志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心裘天颐老师和同济大学博士生毛甜甜为共同第一作者。

 

Copyright 2016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免疫保护策略研究课题组

地址:医学院路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38号治道楼11层228信箱 邮编:200092

金山区漕廊路2901号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研楼3楼 邮编:201508

技术支持 : 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