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青团队参与发现潜在的ZIKA受体NCAM1

发布时间:2020-08-07 

     

       近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徐建青团队与普渡大学的Andy Tao教授和复旦大学的张莹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hemical proteomics tracks virus entry and uncovers NCAM1 as Zika virus receptor”的文章,本文发展了一种名为“host and pathogen temporal interaction profiling (HAPTIP)”的方法,用于寨卡病毒侵染过程中宿主-病毒之间的互作。

(图1. HAPTIP方法示意)

       2016年寨卡病毒(ZIKV)的爆发造成了世界范围的突发卫生事件,需要更多的机制研究以了解病毒生物学特征和制定治疗策略。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利用化学标记策略实时追踪病毒进入细胞过程,通过蛋白质组学策略来跟踪ZIKV早期进入宿主细胞并解析与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ZIKV在其表面标记有化学物质探针,该探针带有光交联剂可以共价连接活体内的病毒相互作用蛋白,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受到紫外线照射时会形成稳定交联。该探针带有生物素标签,用于富集内部化的即对病毒至关重要的受体或其他宿主蛋白。 本研究通过筛选分析及功能验证,将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1)确定为潜在的ZIKV受体,并通过过表达,敲除和抑制NCAM1进一步在Vero细胞和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 MG中对其进行验证。总体而言,该技术可以广谱的应用于研究病毒进入细胞通路并研究与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

       原文链接如下: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638-y  

       复旦大学张莹教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徐建青教授、普渡大学Richard J. Kuhn教授和Andy Tao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普渡大学Mayank Srivastava、复旦大学张莹与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陈健为共同第一作者。

Copyright 2016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免疫保护策略研究课题组

地址:医学院路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38号治道楼11层228信箱 邮编:200092

金山区漕廊路2901号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科研楼3楼 邮编:201508

技术支持 : 维程互联